高雄,雖然不是第一次去,但持著北部人來到南部樣樣都覺得好的心情,分享兩天一夜小旅行給大家。

曾經還有高雄過夜的時候,這是我最喜歡的外站,以前還不流行買國外網卡,能在出差的時候使用自己手機的吃到飽,沒時差、沒匯差,從公司旅館走路就能到自強夜市吃南豐魯肉飯跟白糖粿,就是滿滿的小確幸。

  • 蓮池潭

蓮池潭是左營最大的湖泊,在康熙時代就種植蓮花,成為鳳山八景之一,歷史悠久。圍繞著蓮池潭有各種廟宇,包括孔廟、春秋閣、北極亭等等,但主要還是來看日本人最喜歡的龍虎塔。左營高鐵一下來就直奔這裡。

記得大學第一次看到龍虎塔時候覺得這個也太蠢了吧,沒想到後來大概是被日本人洗腦,越看它覺得越可愛,尤其老虎嘴巴張大大的樣子好呆。

參觀的路線要從龍口進、虎口出,討一個吉祥之意。塔身連著一座九曲橋,內部雕塑著二十四孝、十殿閻王的故事,其中保生大帝的三十六宮將圖中的「吞精大將」肖像,栩栩如生、霸氣外露的模樣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啊。

 

  • 果貿社區

果貿會紅起來應該也是托IG打卡的風潮,這個寶可夢球造型的大型集合住宅,是從前的海軍眷村,蜂窩式住宅讓畫面看起來像香港而不是下港。

我猜在地人對果貿社區變成熱門景點這件事情摸不著頭腦,但這種圓形住宅真的很特別啊,不曉得當時建造的理念是什麼,不過我是蠻喜歡這種悠哉的眷村氣氛。

在寶貝球的中心有個公園,許多人帶著攝影器材來拍,可惜我沒有廣角鏡只能取景局部。由於不是典型的觀光景點,別打擾到住戶才好。

這個老社區也面臨了人口外移的問題,不過藥局、理容院、麵店都有,據說附近有很好吃的早餐,生活機能還算不錯,隨手查了一下出租網的行情,三房兩廳兩衛附傢俱居然只要6500元/月,難道內部長得跟「還願」一樣嗎?(開玩笑的啦,照片看起來還蠻正常的,只是格局不太方正而已。)

註:還願是一款台產恐怖遊戲。

 

  • 鹽埕區大溝頂

鹽埕區是高雄開發比較早的一塊,學生時期如果到高雄都是為了大港開唱而來,所以對鹽埕區比較有印象,也很喜歡。這次為了尋找美味小吃,特地到大溝頂的舊崛江商場附近。

日治時期日人為了疏通愛河水量,便挖掘了一道大水溝貫穿鹽埕地區,接著在南段設立「崛江町」跟「鳳梨檢查所」(好可愛喔)。

光復之後水溝加了蓋子就變成「大溝頂」,很多移民來這裡賣布料、賣小吃,還設立了全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熱鬧新潮的不得了。畢竟是在碼頭旁邊,很多老闆出國跑單幫,舶來品流通,一旁甚至還有「賊仔市」,顧名思義就是貨源很特別啦。


大溝頂虱目魚米粉湯:從早上五點半開到下午一點的六十年老店,我們特地選來當早餐吃,與其說是米粉湯,不如說是虱目魚漿配米粉,這個魚的份量也太太太多了吧。

看起來白白的一碗,但味道好豐富,有湯的清甜還有魚的鮮美,只是一碗真的太飽了,本還想試試看滷肉飯或者煎魚肚什麼的都無法。下次如果再來很想跟老闆說:「可以給我少一點魚漿嗎?」

三郎麵包廠:同一條街上的老餐包店,相當復古,門口還有日文指示牌,想必是頗有人氣的伴手禮。

招牌是台式傳統奶油餐包,但一次要買12顆,這份量又讓我嚇到吃手手,哀求阿姨可不可以讓我買一點點就好,最後5顆成交!開心!另外還附上了讓餐包更美味的小卡,要加熱過後才會爆漿,但其實爆不爆吃起來都很普通,只是價格很實惠。

李家圓仔冰:近期吃到最好吃的冰!我熱愛傳統冰品勝過洋人的聖代冰淇淋,配料煮的好是基本的,不能過甜、過爛,圓仔類要Q之外還要吃得到食材原味。

糖水是整碗冰的精神所在,黑糖風對我來說完全NG,另外冰塊的大小適不適合入口也很重要,如果清冰也好吃那就是上上之選了!李家圓仔冰就是目前心中的完美之作,傳統的風格與老闆娘的快手快語很有趣,希望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另外還吃了鴨肉本,好像是另外一家名店鴨肉珍分出去的,鴨肉切盤份量很足,肉質肥美鮮嫩,跟印象中乾乾的鴨肉完全不一樣,幾度讓我懷疑真的是在吃鴨鴨嗎?

口味清爽不會死鹹。另外還吃了一口鴨肉乾米粉,肉燥很香,覺得鴨肉飯應該也會蠻好吃的。只是為什麼招牌要寫二老闆の店?哪來的想法要寫の啦!

很可惜沒開的小堤咖啡,應該就不用多作介紹,看門口貼的紙條似乎是老闆娘二姐臨時有事,希望一切安好,下次再去。崛江麵,也是沒開,甘蔗雞、豬油拌麵、苦瓜封似乎都很厲害。感謝不太甜與巴佬的推薦!

 

  • 駁二特區

來逛一下棧貳庫KW2,為改建二號碼頭的單層倉庫,設立超過三十項全台灣在地品牌,有吃有喝有逛,雖然是一月去的但我蠢穿了呢絨外套,高雄好熱!進去吹吹冷氣蠻不錯的。

改建後內部還保存了老倉庫的原型,佔地寬敞採光又好,走出去還是海景第一排。最喜歡的應該是門口那個鏤空造型,有倉庫意象又帶點新潮感。

對面新開了從北京來的便宜坊烤鴨,由於便宜坊是我在北京吃到最好吃的烤鴨,新奇之下買了門口的烤鴨捲餅試吃看看,口味與北京天差地別,這分店開的實在令人失望。

  • 哈瑪星周遭

哈瑪星的名稱很特別,古早時期這裡是汪洋大海一片,日治時期為了建立高雄港填海造陸,還有兩條濱海鐵路,日文濱線唸作Hamasen轉變為今日的哈瑪星,在當年可是最繁榮的區域之一,高雄的政經中心。

現在則變成假日親子出遊的好去處,有輕軌還有給兒童搭乘的小火車。

往新濱老街走去可以看到打狗再興會社文史館,是一群愛護老高雄的在地人不捨見證歷史的古蹟卻得因為城市發展而被拆除,透過眾人的力量讓這些老文物目前得以流傳。

館內有免費的解說與地圖(謝謝熱心的弟弟),有興趣的人可以按圖索驥找找日治時期的郵局、書店、市場等等,老屋也保持的不錯,現在也還有人居住,當年要是真的拆掉變成停車場多可惜。

書店喫茶 一二三亭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但因為咖啡好喝、餐點好吃、老屋美氣氛佳,還會願意再來幾次,但不要再挑假日了,人潮眾多,店員明顯人手不足,唯有靠近天井那兒還保有一絲靜謐。

這間老屋在當年躲過了美軍戰火,原為一間聘有高級藝妓演出的料亭「一二三亭」,在2012年差點要被拆了,還好經過再興會社的努力後保存下來,老闆承租之後,擺設傢俱都從日本帶回,展現原味的日式喫茶店風情。只是一樓那張中間被撕下一個人型的老照片,我看來覺得怪毛的。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高雄最熱騰騰的景點就屬衛武營了吧,雖然沒機會入內觀賞表演,但想說上網預約導覽吧,沒想到依舊無法入內參觀歌劇院、音樂廳,只能看著平板與設計剖面圖想像一番,真的好想看看亞洲最大的管風琴啊,雖說如此,我還是推薦大家聽聽導覽,比一知半解的來又一知半解的回家好啊!


衛武營導覽連結
*現在有新的「廳院導覽之旅」可以進去參觀表演廳跟歌劇院囉,大家約起來!

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以榕樹為設計靈感,想替高雄人設計一個像榕樹一般對眾人開放,又可以替眾人擋風遮雨的所在。

我覺得荷蘭人可以想到榕樹這個對台灣人這麼重要的概念非常厲害,公園裡的榕樹、宮廟前的榕樹….,就是台灣人休憩的好所在呀!

在光影設計上,像是陽光透過樹枝穿透到地上,四個表演空間像是樹幹,從空中俯瞰又像樹冠。在外殼的選擇上也很用心,選用造船廠使用的材質,打造一個富有空氣感的飛碟貨輪,仔細找找牆上可以看到如同貨輪般的吃水線刻度,如此用心,想給法蘭馨・侯班的建築團隊大力拍拍手,超級精彩!

 

無論是平時休閒活動的都會大公園,或者是專業的表演場所,衛武營從新訓中心轉變成世界級的文化場館,哪方面來說都是高雄的驕傲、台灣的驕傲。

總有一天一定要來看一次表演,高雄!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