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里斯本:貝倫區
幾年前的葡萄牙旅行,莫名的一直被我放在記憶盒子中,沒跟大家分享過。
生活圈中的旅行中毒者似乎發展出一種趨勢,前幾年流行冰島,接著是葡萄牙、秘魯,近兩年摩洛哥也不少,我預估接下來會發展到非洲或是中東更深入的地區吧。
能跟上慢了一步的葡萄牙也是巧合,朋友訂好機票民宿之後,旅伴突然發現懷孕無法成行,於是我撿到了免費住宿的好康,對方說只要我回來後願意寫遊記就可以,佛心來著,現在孩子都生出來好幾個月了,我才要回報。
我跟夥伴相約在里斯本機場,我們買了一張里斯本交通使用的viva卡,看起來就像一張平凡的厚紙卡,卻可以儲值感應。想想最不環保的應該是紐約地鐵,單程票也給一張塑膠卡,不能回收利用,常常看到被丟在地上變垃圾,相較台北捷運可以回收的磁扣算是最好的選擇。
初訪里斯本就不會忘記它又稱作「七丘之城」。
第一站是落腳的民宿,光爬上那陡坡我就明白這趟旅程應該不會太輕鬆,不只是回民宿要爬坡,在google map上看起來短短的距離也可能會遇到垂直幾層樓的階梯,明明是個不適合老人家居住的城市,但他們都爬得比我快。
風塵僕僕的來到里斯本後,洗完澡後還是天亮亮的下午,今日行程就在貝倫區走走。
貝倫區位於市區往西六公里的地方,坐路面電車可以沿著海岸過去,氣氛很悠哉。歐洲歷史上有名的地理大發現中的航海家,大部分都是從這個港口出去探索世界,現在回想起來蠻有意義的,但在廣場的當下只覺得風好大。
地板上世界地圖還可以找到曾經是福爾摩沙的台灣。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我認為里斯本最美麗的建築,其實歐洲的教堂啊、建築啊看多了也是蠻審美疲勞的,不過這間修道院有哥德式的尖拱也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華麗裝飾,在1500年代正好是葡萄牙國力鼎盛的大航海時代,我喜歡它自帶閃亮亮的金黃色,原料來自於當地出產的金色石灰岩,雕刻也歐亞非融合的特色,自成一格。
雖然教堂內部很精彩,但我花最多時間在中庭,不僅是四方對稱讓置中控非常滿足以外,以船錨、繩索等等海洋元素當裝飾,頂端還有鸚鵡螺及貝殼造型,莫名可愛。
還好它在177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存活下來,那場大地震可是把里斯本整個摧毀,葡萄牙也因此國力嚴重下降,導致殖民帝國衰落。雖然旅遊旺季要避開人潮比較困難一點,但選在關門前進來有機會像我一樣拍到無人的迴廊,怎麼跑來跑去、大拍特拍都可以喔,而且太陽斜曬的角度也很襯膚色。
據說葡式蛋塔的創辦人就是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呢,真是天才啊,在修道院關閉之後,蛋塔開始在附近的蛋糕店糕餅店販售,也就是蛋塔鼻祖店,自然成為到訪貝倫區必去的景點之一。
受到時間限制,沒辦法進去參觀的景點則是貝倫塔。
貝倫塔是一座防禦工事,後來也被當作燈塔、海關、電報站甚至是監獄,在昔日光輝時代有著象徵性的代表,地位如同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建築風格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相似,日落的時候特別美,因為離岸邊非常近,還有長長的階梯,無論是遛狗、遛小孩、慢跑的人們都很多,坐在這邊吹海風,我想是參觀貝倫塔最輕鬆舒服的方式吧。
最後還是得來吃吃看大名鼎鼎的葡式蛋塔店「Casa Pastéis de Belém」,下路面電車就可以看到了。雖然人潮不是很多,但也不想待在擁擠的室內品嚐,外帶了兩顆到對面的公園,後來才知道原來室內居然有四百多個座位,單看小小的店門口真是看不出來。
從蛋塔上來看,一顆才1.1歐,葡萄牙的消費水平幾乎是跟台灣差不多的,很喜歡他們盒子的包裝,但是蛋塔本身,我不喜歡。塔皮還可以,很酥脆,內餡就謝謝再聯絡,是充滿奶粉味的卡士達醬,撒上肉桂粉之後有好一點,不好意思,肯德基大贏。
後來查資料才知道,英國人安德魯把正宗葡式蛋塔引進澳門,與太太瑪嘉烈開了一間蛋塔店之後聲名大噪,安德魯使用的是葡式的卡士達內餡,比較濕潤。
兩人離婚之後,瑪嘉烈自己成立新的蛋塔店,改良並與肯德基合作,據說現在肯德基的配方就來自瑪嘉烈。後來再試了一次別間蛋塔名店,結果一樣,決定跟葡式蛋塔說再見,可能是跟我不合吧。
年輕的朋友可能不記得當年台灣的葡式蛋塔風潮(完全暴露年紀),還出現了一個叫做「蛋塔現象」的詞。
當年發明蛋塔的修女要是知道一百年後遠在世界另外一邊的小島上,會為了她做的這個小甜點瘋狂,應該會覺得很胡鬧吧!
No Comments